十年深耕育新芽 一片丹心护成长
——记石台县人大代表
莘田中心幼儿园园长杨晓丽
九月的皖南深山,秋意初染,莘田中心幼儿园的校园里却满是蓬勃生机。游戏沙水区内,孩童们高举小铲嬉笑打闹,一声脆生生的“杨园长好”,像山涧清泉般荡开,杨晓丽笑着回应,眼角眉梢满是温柔。谁能想到,这片充满欢声笑语的天地,十年前还是一幅设施陈旧、师资薄弱的模样?从破败园所到成长乐园,从忧心忡忡到满心希冀,杨晓丽用十年时光,以教育者的坚守与人大代表的担当,为深山里的孩子筑起了一座“向阳而生”的港湾。
2015年的那个初秋,杨晓丽第一次踏入莘田中心幼儿园,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:教室里,触摸一体机、桌子、几个柜子和一架电子琴,便是全部教学设备。可当她蹲下身,与孩子平视时,那双双清澈眼眸里闪烁的好奇与渴望,瞬间击中了她的内心。“我要尽我所能,让这些孩子也能拥有像样的教育”,这份沉甸甸的牵挂,不仅成了她扎根乡村教育的初心,更化作了她作为县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动力。
“城里孩子有的,我们乡村孩子绝不能少!”为了圆孩子们一个“像样的校园梦”,杨晓丽四处奔走。她一次次向上级部门汇报园所困境,一遍遍阐述改善硬件对孩子成长的意义,最终推动幼儿园启动“焕新计划”。破土动工的日子里,她每天守在工地,从塑胶跑道的材质选择到功能区域的划分,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。
如今再走进校园,曾经坑洼的水泥地已变成柔软安全的塑胶跑道,孩子们能光着脚丫肆意奔跑;教室装上灯变成明亮宽敞的“成长空间”,绘本阅读区的书架上摆满了彩色绘本,科学探索区的放大镜、温度计让孩子能亲手探索世界,美工创作区的画笔、黏土藏着无限创意;闲置的空地被改造成游戏区与生态种植区,沙水区里的新铲子、水桶成了孩子的“宝贝”,种植区的小树苗在孩子们的浇灌下慢慢长高,生命的奇妙在指尖悄然绽放。更让人欣喜的是,图书室里的藏书涵盖绘本、科普、手工等多个类别,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,孩子们捧着书静静阅读的模样,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。
“硬件是基础,师资才是教育的灵魂。”在杨晓丽看来,没有专业的教师,再美的校园也留不住孩子的心。为了破解师资难题,她带领幼儿园参与“研训一体化”教学:一方面,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前往县城幼儿园观摩优质课例,从课堂设计到互动方式,让教师们实地学习先进经验;另一方面,她多次邀请学前教育专家进校开展专题讲座,从儿童心理学到课程开发,为教师们“充电赋能”。
十年磨一剑,如今全园5名教师已全部取得学前教育专业资质,课堂也彻底告别了“你讲我听”的单调模式——老师用绘本演绎《小熊的生日》,孩子们跟着情节拍手欢笑;带着孩子蹲在墙角观察蚂蚁搬家,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;教孩子用落叶拼贴小动物,废旧的材料在指尖变成艺术品。欢声笑语里,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,而是像春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。
在这所山村幼儿园里,90%的孩子是留守儿童。当城市孩子在父母怀里听睡前故事时,他们只能抱着玩偶,数着星星等待远方父母的电话。这份孤独,杨晓丽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“这些孩子更需要爱与陪伴,我们要做他们的‘临时妈妈’。” 于是,她带领团队建立起“一对一”关爱机制:每学期两次家访,她和教师们踩着泥泞的山路,走进每个孩子的家,摸清家庭情况,倾听孩子的心声;定期与家长视频连线,让孩子能对着屏幕喊一声“爸爸”“妈妈”,让亲情不因距离而疏远;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,她积极向上级申请补助,还为部分孩子减免了入园费用,“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困错过成长的机会”。
学生王淑娴的转变,便是这份关爱的最好见证。曾经的她,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变得沉默寡言,总是独自坐在角落。杨晓丽看在眼里,每天都特意陪她聊天,手工课上手把手教她折纸,午睡时为她掖好被角。渐渐地,王淑娴的脸上有了笑容,会主动和小伙伴分享玩具,还会把画好的画送给老师。如今每天下午4点10分,当孩子们背着小书包排着队走向校门时,王淑娴总会兴奋地向杨晓丽挥手:“杨老师,我姑姑来接我啦!”然后冲到姑姑王乔春身边,叽叽喳喳地讲着学校里的趣事——“今天老师带我们种了小青菜”“我折了一只小兔子”。王乔春看着侄女的变化,满是感激:“杨园长把孩子当自己娃疼,以前孩子回家都不怎么说话,现在天天盼着上幼儿园,还会给我唱学校教的儿歌呢!”
作为县人大代表,杨晓丽的履职笔记本上,记满了乡村教育的“急难愁盼”:农村幼师流失率高、祖辈教养力不从心、乡村幼儿园资源薄弱……每一个问题背后,都是她走访调研的足迹。为了推动问题解决,她将这些共性问题整理成一份份议案建议:《关于三义村闲置校园围墙修缮的建议》《关于稳定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议》《关于校园废弃停车场改建运动场的建议》。她一次次发声,一遍遍沟通,如今,三义村闲置校园围墙已修缮完成,孩子们路过时再也不用小心翼翼;校园废弃停车场改建运动场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,不久后,孩子们就能在新的运动场上奔跑嬉戏。“只要能为孩子多做一点事,再累也值得。”杨晓丽说。
当夕阳已贴在山尖,余晖为校园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。杨晓丽送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校园,眼神坚定而温柔,她说:“我希望莘田幼儿园,能成为每一颗种子破土的地方——不辜负每一份期待,不放弃每一个孩子,让他们都能向着阳光,茁壮成长。”
十年坚守,
她以爱为犁,以责任为种,
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深耕细作,
让深山里的“小种子”们,
都拥有了破土而出、向阳生长的力量。
记者:江雪飞 丁希慧 郑华宁
来源:石台县融媒体中心
编辑:丁希慧 责编:王慧
审核:孟凡兵 江雪飞
监制:胡传巍